《长安十二时辰》:一面混沌盛世的人性棱镜

    来源:互联网人气:2更新:2022-05-02 02:45:26

    引爆今年暑期档第一枚重磅炸弹的,是超级网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。其用影像游历大唐盛世的这一个多月,如今终于画下了圆满的句号。 今天中午12点,优酷会员迎来了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大结局。有人感慨、有人唏嘘,这场揪心烧脑的唐朝“反恐”梦境,随着最后一个镜头的落幕而清醒。 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踩着6月份的尾巴闯入大众视野,自开画就取得8.7的高分,摘下今年上半年的口碑之王桂冠。到了收官之日,分数依旧保持在8.6分。口碑如此坚挺的背后,这部剧究竟做对了什么? 【天堂电影 -视中心影院】


    一幅唐文化浮世绘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剧版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把时代背景框定在大唐盛世,地理位置锁定在长安城,以繁华的上元节拉开故事帷幕。而在歌舞升平的泡沫之下,其实潜伏着重重危机。 其首先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,是剧中由浓郁色块拼贴而成的盛唐景象——市井热闹、庙堂森严。色调明暗的反差,预示着两股对峙的力量。谜团、权谋、政斗、情义,统统被封闭在长安城这个容器中不断发酵。 

    卷入事件中的不仅有唐朝人,还有肤色各异的外国人。多信仰与多种族因立场迥异而产生碰撞摩擦,升级了故事的悬疑浓度。 多国人穿梭于长安城,与唐朝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。彼时因“扶商”政策的转变和开放的外交态度,长安城形成“合作共赢”的生态圈,吸引了诸多外国贡使来此经商和朝贡。 商贸业务的发达大力推动了长安经济的发展,打造了一片太平盛世。据历史资料记载,长安城人口最多时高达100多万。除了唐朝人,来自扶桑、波斯、突厥、阿拉伯等中亚和非洲多国的人汇聚于此。 

    在剧版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,就有中亚、非洲等地人生活在长安城。他们身着本国服饰、说着一口蹩脚的中文,行走在唐朝的土地上。可这道点缀城市的美丽风景线,却因长安城陷入危境的核心事件,发生了“异变”。 剧中,出现了黑色皮肤的昆仑人,葛老的扮演者请来了好莱坞知名演员杰曼·翰苏。尽管戏份不多,但他与张小敬(雷佳音 饰)不动声色的暗中较量,立起了他身为地下城城主的威严。 

    唐朝鲜明的阶层观念,还体现在剧里人物的住所和主要出没的场景。长安城分为定时开闭的东西两市,东市是唐朝本国的贸易市场,西市是为异国人设置的国际贸易市场。比如剧里的西市就聚集了大量的胡人。 此外,剧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两地相距多少坊,“坊”是长安城划分城市的重要制度。城内纵横交错的25条大街将整个长安城切割为108个坊里,按照不同身份划分为甸、候、绥、要、荒五种社会阶层的住所。譬如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,昆仑人葛老的住所就是地下长安城。 该剧对历史的还原复刻度极高。精致考究的服化道和能工巧匠搭建的场景,都是讲述故事和增强观剧沉浸感的“好手”,让人仿佛置身盛唐时代。 李必(易烊千玺 饰)头顶戴的道家芙蓉冠子午簪、每个次要人物佩戴的小物件、屋里摆放的唐三彩、胡人喝的红酒……不一而足。即便是在镜头里一闪而过扮演民间女子的群众演员,她们身上的锦、麻、丝、布帛各类衣料,足下的履、靴、屐各种鞋,脸上的敷铝粉、抹胭脂、画黛眉等妆容,全都有史实依托。 

    而剧中人对礼仪的讲究,也折射出极高的艺术水准。譬如,随处可见的盛唐时期人物见面使用的 “叉手不离方寸”的叉手礼,都蕴含着深厚的唐朝文化。 这也正是《长安十二时辰》散发厚重历史感的原因——不仅注重大局观感,细节也一丝不苟。从某种意义上,这部剧犹如一幅唐文化浮世绘,让现代人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提升了文化自信。 


    弃浮华万世的“侠”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高光之处在于构筑了精彩绝伦的群像戏,每个人都成为太平盛世下暗潮汹涌里的一条支流。 一言蔽之,该剧讲的是张小敬和李必两人携手对抗恶势力“狼卫”,保卫长安城的故事。 

    其中,张小敬、李必分别代表了不良人、靖安司两大阵营,虽然都肩负保卫长安城的职责,但特殊的是,前者的身份是个死囚。作为被“大案牍术”(类似于大数据)筛选出来的“天选之子”,张小敬临危受命,李必给了他深渊里的曙光。 十年西域兵、九年长安帅,张小敬因为狠、毒、辣、拗、绝的特质,被称为“五尊阎罗”。骨子里透出的侠义,让他不惜为了维护心中正义杀死自己的“头儿”。张小敬表面放荡不羁、不拘小节,然而却是个心系于民的孤胆英雄。 所以,当听闻长安城有难时,他毫不犹豫地为黎民百姓舍身取义。可又并非头顶光环的西方好莱坞式超级英雄,从某种意义而言,张小敬更符合东方“游侠”的设定——遵循自己的行为准则,言必信、行必果。 不得不说,扮演者雷佳音在掌握原著精髓的基础上,融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,演绎得入木三分。 

    相比张小敬的个性解放、追求自由平等,李必拯救长安城的动机则是“护主”。他是说棋神童,运筹帷幄、杀伐果决,效忠于太子。一旦长安城沦陷,主子势必会受牵连。于是,李必主动出面策划了拯救行动。 在危机爆发的12个时辰里,李必身处云波诡谲的朝堂,周旋于各股势力之间,既要自保又要护主,还要达成解除长安城警报的目标。在这过程中,偏执的底色又让一些观众给他扣上了“愚忠”的帽子。 这个角色最妙的地方,在于易烊千玺与人物温文儒雅又有些清冷的特质高度贴合,以至于他的言行举止都不像在表演。但可惜的是,过多文言文的台词暴露了他的短板,一些不合时宜的断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人物的流畅性。 

    严格意义来说,张小敬和李必都属于反脸谱化的英雄。在他们身上看不到狂开金手指地打怪升级,也没有王者光环笼罩,只有有血有肉的人性温度。这时候,一些性格上的小缺陷,反倒成了人物的可爱之处,让其更接地气。 在前四十多集里,与张小敬和李必对峙的是“反派”龙波(周一围 饰)。根据资料介绍,这个人物看似是一位普通的异域教徒,但其实暗藏心机,颇具神秘气息,深不可测,正是他制造了“长安十二时辰”这场危机。 可直到大结局前的最后几集,才发现原来龙波是全剧里被误会最深的人,每个骂过他的人都欠他一句“对不起”。其实,龙波的真实身份是安西铁军第八团的护旗手萧规,之所以一直隐藏身份制造恐慌,是因为心中有怒火、要给第八团的兄弟们讨个公道。 刺杀圣人并非他本意,从龙波与元载、甘守诚带来的官兵对决时,高呼“我可以倒,唐旗不能倒”的高光时刻里可以得到印证。而在他死前与战友张小敬的一番对话,也可看到两人因信仰不同,导致命运轨迹的分道扬镳。龙波选择了另一种极端的报复方式维护公道,但内心却深爱长安。 

    直到大结局揭晓前,随着剧情的推进,正义阵营的人一个个死去,如一枚枚催泪弹攻陷观者的心。而恶势力仍旧没浮出水面,不免看得人有些憋屈。这块堵在胸口的大石在当时权利结构的包裹和强压下,显得更加沉重。 所以,暴力看似是重塑规则和秩序的一种必然性解决方式,因为朝堂与市井原本就割裂,两个空间的主体也无法感同身受。 可是,这种天然矛盾在该剧最后几集得到瓦解。当圣人沦落感受到民间疾苦、意识到官场腐败,于是决意洗心革面做一个好皇帝。之前所有紧绷的弦,在这一刻似乎得到松绑。这是次要人物的魅力。 

    要说全剧隐藏最深的,是一直躲在幕后、操控这场暴乱的徐宾(赵魏 饰)。在靖安司的火灾中,大家都以为徐宾被烧死了,谁知他竟然死而复活。这种无来由的倔强生命力,为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 其实后面几次起死回生的“奇迹”,也早已暗示了此人并不简单。果不其然,随着大结局的播出,这位终极大boss露出了真面目。 

    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将权力之下皆为蝼蚁的残酷阐释得淋漓尽致。长安城的表面越花团锦簇,暗里就越多的白骨露野。 


    迷宫般的高能剧情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高能体现在扣人心弦的剧情,反恐与权谋是内核,古装是外壳,这样新瓶装旧酒的搭配,注定了这趟“拆弹”工程的意义特殊。 而且还加上了一个倒计时器的束缚,催生出紧张烧脑的叙事节奏。当发条转动那刻,所有剧中人开始各司其职,每个人物背后合纵连横的故事线又穿插交织在一起,剧情铺陈的过程调动了观众抽丝剥茧的乐趣。 

    譬如,李必拜托太子救檀棋(热依扎 饰)。怎料中途突发事变。李四方让姚汝能除掉檀棋,姚汝能故意激怒檀棋,并假装将其掐死企图蒙混过关。谁知元载半路杀出,不仅杀害了姚汝能,还下令把檀棋活埋。千钧一发之际,李必及时赶来,成功解救棺材中晕掉的檀棋。 一波三折,看得人手心冒汗。 接着张小敬误以为袭击长安城的“始作俑者”是自己的好兄弟萧规(龙波),并被其逼迫杀死李必时,剧情又迎来一个小高潮。三人同框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溢出屏幕,最后以李必被张小敬当场掐晕收场。 到了全剧后段,张小敬解救身陷困局的李必、姚汝能,并找到内奸,恢复靖安司攻防系统,还救了圣人。一连串不留喘息余地的剧情,呈现出“爽剧”的惯用套路,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。 而今天播出的大结局,更是让整个谜团的真相浮出水面。徐宾自诩才堪宰辅,可得不到圣人的赏识重用,最后于城楼上被一箭击毙。 

    坏人得到了严惩,好人也各得其所。李必修道、张小敬退守江湖,长安城警报解除、回复宁静。 虽然全剧设置了诸多关卡,锻炼观众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辨能力。但高能情节的连贯性有时却因为“沙盘化叙事”的底色有所消弱。尤其多线叙事需要靠转场来延续新的故事线,这时如若过度渲染长安风土人情,难免会出现密集的文化信息干扰叙事节奏的情况。 这种利弊绑定的创作模式,考验的是创作者的讲故事功力与断舍离的平衡能力。

    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落下帷幕,善人与恶人的倒计时之战也终于分出胜负。观者从这场色彩斑斓的绮梦幻境中渐渐苏醒,但剧中英雄们对腐败、黑暗势力发出的抗议和向往正义光明的呐喊,依然回荡人心。 

    留言
    首页
    电影
    电视剧
    综艺
    动漫
    少儿